開窗通風是生活的一種常識,但是很多人會忘記這個常識。尤其在冬季,在寒冷面前變得無常識,覺得冬季沒有必要開窗。其實開窗是一件小事,但健康是大事,開窗的方式不對,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。
一、晚上睡覺要開窗嗎?

當然要!
晚上睡前關窗其實并不科學。人在入睡后,每分鐘將吸入300毫升氧氣,同時呼出250毫升的二氧化碳氣。
此時關窗睡覺,則形成一個封閉式空間,室內氧氣逐漸減少,二氧化碳急劇增加,尤其是在屋小人多的房間更是如此。
據統計,入睡三個小時以后,室內的二氧化碳氣體可增加數倍。與此同時,細菌數量、塵埃數量及其它的有毒物質也會成倍的增長。這些物質會隨著人的呼吸又被吸入體內,嚴重威脅人體健康。
所以,晚上睡覺最好不要把窗戶全部關嚴,而應當留扇換氣窗,以保證室內的通風,空氣新鮮,這樣有利于人們的健康。
如果實在太冷或者大雨天氣,建議開啟空氣凈化器,凈化室內封閉空氣。
二、開窗應該注意哪些?

1、開窗時間
早8點—11點,午13點—16點。這個時間段大氣擴散條件比較好,污染物濃度較低,開窗換氣效果較好。
其中以早上10點左右,下午3點左右,為開窗換氣的最佳時間。
2、開窗時長
每次開窗通風20-30分鐘即可。如果窗戶只是開個小縫,通風時間增至30分鐘~1個小時。
3、開窗次數
每天開窗3到4次就已經足夠。頻繁或長時間開窗,反倒還會降低室內空氣質量。
三、什么時候必須開窗?

最佳的開窗方式應該是,打開居室中距離最遠的兩個通風口。要讓空氣有進有出,形成對流,途徑整個房間,讓空氣煥然一新。
1、早起后
經過一晚上的呼吸吐納,臥室里聚集大量的二氧化碳,氧含量很低,此時需要進行空氣流通。另外,整理床鋪時,塵螨、皮屑等細小污染物會漂浮于空氣之中。最佳時間為早上八點,此時氣溫稍高,空氣質量較好。
2、做飯時
不同于西方料理,中華美食煎、炒、烹、炸五花八門,產生的油煙對鼻、眼、咽喉黏膜有強烈的刺激,甚至會引發各類呼吸系統疾病。
做飯時保持開窗,讓空氣對流,做飯后繼續開窗10分鐘以上;如果廚房沒有窗,可打開油煙機換氣。
3、洗澡后
洗澡后衛生間里水汽凝結,濕度很大,容易滋生霉菌,一定要及時通風干燥。
洗澡過程中空氣沒有及時“更新”,長時間待在封閉環境更是容易發生暈倒的情況,去濕開窗要及時,打開排風扇“保命要緊”~
4、掃除時
打掃房間時,室內空氣中污染物“群魔亂舞”,大量細菌、塵螨、皮屑漂浮于空中,正是入侵口腔、咽喉肺部的好時機。
為了避免微生物入侵造成身體傷害,打掃時必須保證開窗通風,以免吸入細小顆粒物,戴口罩也是不錯的選擇~
5、睡覺前
睡前15分鐘開窗通風,可以增加室內空氣中的氧氣,利于睡眠,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。同時有利于人體血液流通,白天精神也會更加飽滿,適當的開窗通風還可避免第二天頭暈。
開窗睡覺增加了空氣中的含氧量,有利于皮膚的新陳代謝,還可以延緩皮膚衰老。
四、什么時候不能開窗?

1、霧霾、沙塵等天氣
霧霾天和沙塵天,室外大氣中顆粒物污染較重,應關閉門窗,以減少大氣污染影響室內空氣質量。改善居室環境,選擇空氣凈化器,除霾抗菌除甲醛,待在室內更安全。
2、下雨天
下小雨時,風速和風力較小,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,懸浮于大氣中的各種污染物由于降水沖刷會形成濕沉降,加重空氣污染。
等雨下過一段時間或雨過天晴時,室外空氣逐漸變得清新,空氣中的負氧離子也開始增多,此時開窗通風效果最佳。
3、大風天
“刮風揚塵瞇人眼”,大風天沙塵讓人招架不住!等到風力較小時開窗,不必全開,一條縫即可。風力5級以上,最好暫時關上窗戶。
4、工作日早晚高峰期
早晚高峰期,工業污染、汽車尾氣使空氣質量變差。特別是臨近馬路的地區更是容易成為污染物的“安身之所”。
居住在交通主干道附近,開窗通風應選擇避開早晚交通高峰時段。